廢舊鋰電池回收:被忽視的"城市礦山"
在廣東肇慶的工業園區內,一車車報廢的鋰離子蓄電池正被送入專業拆解車間。
這些看似廢品的電池,實則蘊藏著鈷、鋰、鎳等戰略金屬,其含量甚**于原生礦石。
數據顯示,每噸廢舊鋰電池可提取約200公斤有價金屬,相當于節省了3噸原礦開采量。
鋰電池回收工藝已形成完整鏈條。
物理拆解環節采用自動化破碎分選系統,將電池外殼、隔膜、電極材料精準分離。
濕法冶金技術能實現鈷、鎳等金屬98%以上的回收率,火法冶金則對復雜成分電池更具適應性。
肇慶某企業研發的"低溫熔鹽法",使鋰回收成本降低40%,這項專利技術正在行業推廣。
回收產業面臨技術瓶頸與環保挑戰。
電解液揮發性有機物處理仍是行業痛點,部分小作坊的酸浸工藝造成二次污染。
正規企業通過負壓收集、等離子分解等技術,使有害物質排放量低于國家標準50%。
目前動力電池回收網點覆蓋率不足30%,大量電池流入非正規渠道。
政策推動下行業迎來轉機。
《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辦法》明確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,要求電池配備唯一識別編碼。
肇慶依托珠三角汽車產業集群,正在建設從回收到再生利用的閉環體系。
專家測算,到2025年該地區鋰電池回收市場規模將突破50億元,創造近萬個綠色就業崗位。
這塊"城市礦山"的開發,既緩解了我國鈷鋰資源對外依存度高的困境,又減少了重金屬污染風險。
當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突破2000萬輛的今天,完善回收體系已不僅是商業命題,更是關乎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。
肇慶的實踐表明,唯有技術創新與制度**雙輪驅動,才能真正變廢為寶。
您是第3533541位訪客
版權所有 ©2025-08-26 粵ICP備2024206634號-1
廣州億發再生資源回收有限公司 保留所有權利.
手機網站
地址:廣東省 廣州市 天河區 廣州黃埔大道
聯系人:王經理先生(經理)
微信帳號: